“雙碳”戰略下我國經濟發展趨勢簡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我國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與努力爭取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愿景,并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宣布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
“雙碳”目標是我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展示了我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的新努力和新貢獻,體現了對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為國際社會全面有效落實《巴黎協定》注入強大動力,重振全球氣候行動的信心與希望,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全人類共同發展的堅定決心。這向全世界展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雄心和大國擔當,使我國從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參與者、努力貢獻者,逐步成為關鍵引領者。
實施綠色發展和“雙碳”戰略,需要加快推進以下工作:
(1)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的清潔化使用。由于煤炭等一次能源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污染與碳排放,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強化一次能源的清潔使用成為重要工作。大力優化能源結構,提升非化石能源比例。優化能源結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最重要途徑。2020年12月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加快風電光伏發展,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作為重點任務,提出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能源、合理調控油氣消費、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
(2)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就是對資源吃干榨凈、廢物資源化利用、舊物再利用。這方面國家出臺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各地發展循環經濟園區,企業利用循環經濟理念設計生產流程和工序,取得了很好效果。發展循環經濟可以有效減少產品的加工和制造步驟,延長材料和產品生命周期,提升產品的碳封存能力,減少由于開采原材料、原材料初加工、產品廢棄處理和重新生產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3)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就是工業企業生產集中在園區,做到生產園區化、園區生產無污染排放,從而實現總量上控制污染排放目的。這項工作自上世界90年代國家經貿委大力推進以來,經過多年積極有序推進,效果非常顯著。比如我們的煤化工園區,可以做到將所有的廢物實現資源化利用,比如用煤渣制水泥,用廢水清潔化處理后循環利用,將廢氣中二氧化硫合成制硫酸,最后再將二氧化碳也與氫合成制甲醇,就可以完全做到零污染排放。從宏觀角度,就把分布在各地直接燃煤造成的污染,在園區進行廢物再利用處理,大大降低了總體污染排放。
(4)推動工業廢棄物高效利用。優先實施資源能源使用和廢棄物排放的減量化措施,不斷促進廢棄物循環回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態效率。以提高工業“三廢”綜合回收利用率為目標,提高冶金、電力、醫藥、石化、造紙、建材等廢棄物產生量大的重點行業的資源循環利用水平。以再生金屬、廢舊輪胎、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為重點,推進再生資源循環和回收利用。加強廢棄物回收網點建設,倡導城鄉生活垃圾分揀,促進廢金屬、廢塑料、廢橡膠、廢紙、廢玻璃等的回收利用。推廣和扶持垃圾回收利用技術和產業,有效解決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問題。認真做好國家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著手建設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規范廢棄物回收與拆解市場,防止廢棄物回收與拆解過程中的二次污染。充分利用現有優惠政策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扶植垃圾焚燒發電、再生紙造紙行業等資源再生利用產業的有序發展。
(5)加強工業企業節能減排潛力發掘。重點對納入重點用能(排放)名單的企業開展能源審計,推進節能技改;積極推進重點工業企業開展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的創建,強化產品生態設計和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提高資源能源效率。為構建綠色發展統計數據體系,園區要在現有的統計平臺基礎上,拓展經濟、能源、環保等相關信息,相關部門加強園區、企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內容宣傳教育與引導政策支撐。
(6)建立綠色低碳發展激勵機制。制定財政、稅收、金融、投資、價格、技術經濟等優惠政策,鼓勵生產力布局調整和發展循環經濟和生產低碳綠色產品。這里面,我認為國家產業政策應該加大力度,對高載能行業企業向西部風光資源富集地區轉移,金融政策方面應當盡快實行綠色信貸政策,對符合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低碳發展等綠色發展要求的企業和項目加大信貸支持。同時,綠色低碳財政補貼政策,對一些綠色低碳高技術項目加快科技攻關,比如二氧化碳與氫合成制甲醇項目等,給予首臺套政策優惠。
(7)實施綠色低碳消費戰略。綠色消費是綠色低碳發展的內在動力。主要是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和綠色消費意識。為此,要建立綠色產品認證制度,制訂鼓勵綠色消費的經濟政策,鼓勵居民優先購買經過綠色低碳環保標識認證的產品,以及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企業的產品,積極引導和鼓勵綠色低碳消費。
(8)加快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評估和獎懲體系。為了適應綠色低碳發展的需要,在經濟核算體系中,應當把環境污染和生態損失及環境保護納入對地區、企業統計范圍,形成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統計體系,并定期公布結果。應將核算統計結果的發布與各地黨政的政績結合起來,形成獎優罰劣的環境,形成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政績觀和用人導向。
(9)大力培植綠色品牌企業。品牌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我們要高度重視培育和扶植行業綠色龍頭企業,鼓勵產業積聚,以產業集群思路打造綠色產業基地,形成以綠色龍頭企業為依托,以國際化市場體系、專業化設計公司、專精尖技術企業為基礎的綠色產業發展格局。綠色低碳企業應當制定綠色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把循環經濟理念落實到企業的每個產品和每項生產工序中,按照循環經濟理念設計企業發展戰略、生產流程、營銷模式和企業文化,做到廢物資源化利用和零污染排放,生產能效高和環境友好的綠色產品,形成綠色品牌競爭優勢。政府要鼓勵企業向全國知名的綠色品牌企業靠攏,成為配套企業或生產基地,以產業集群思路共同打造國家級綠色品牌航空母艦。